還口罩一個公道

Leroy Yue
Apr 9, 2022

昨天晚上和多年沒見的日本朋友在東京六本木吃壽司,然後去了一家酒吧唱歌,一般Karaoke畫面和配樂,但現場加上專業鼓手伴奏,低音多變的節奏讓平凡的卡拉OK變得精彩。小廳內都是常客,從Slow Rock 到 Heavy Metal,大家唱得非常之high。

我們唱了兩個多小時,老闆不停幫我們倒酒,別人唱的時候,因為很吵,我們大聲聊天;我們唱的時候,受到酒精影響,都非常投入,基本上是和話筒接吻。
離開的時候,老闆送我們到無人的街上,大家才戴上口罩

人就是奇怪。在「換氣無限」的街上一分鐘都戴口罩,在烏煙瘴氣的酒吧幾個小時就不戴。

「非理性」一般的定義是,行為與想達到的效果明顯不對稱。

我的這個朋友早前已經感染新冠。相信他和其他東京人一樣,一直嚴格遵守「室外戴口罩」的社會共識。但是日本這兩年來疫情一波接一波。嚴重的時候,政府推出「緊急宣告」,讓餐廳8點關門,並全天不供應酒精。夜店當然就無法營業,可以拿補助金。感染數字於是下降,然後緊急宣告解除,人們又回覆夜夜笙歌,感染數字又上升,一波接一波,不斷循環。

日本政府和世衛的指引其實是一致的:在無法避免「三密」的情況,需要戴上口罩。三密是指密閉場所,密切接觸,密集人口。關鍵是社交距離和通風換氣,還有近距離接觸的時間長短。感染病毒,需要有一定的「量」。但大家不知道為什麼會覺得病毒好像鐳射激光,會從別人的口和鼻發射出來,以光速射到自己的鼻子,能看到的就會感染,以為用口罩覆蓋就會可以擋住。

數據顯示,辦公地點和家庭是主要感染場所。但日本人在辦公地點肯定全時間配戴口罩。為什麼還會有很多感染的呢?我在香港的朋友也說,他們很久已經沒有飯局(因為餐廳全關了),在公園散步也戴口罩,為什麼自己和公司裡面大部分人都感染了呢?很簡單:因為口罩不能100%隔離病毒和飛沫。我上面講的「通風」和「時間長短」是關鍵。另外是否開口講話更是關鍵。不開口就沒有飛沫。朝九晚六長時間在密閉場所開會講電話,一般口罩也始終會「失守」。老公把病毒從辦公室帶回家,傳給老婆,然後帶到老婆的辦公室,一路傳下去。

在一般的街上過馬路,公園跑步散步,根本不符合三密。儘管是崇光門口,或者渋谷交差点,共處的時間很短,相比辦公室的長時間,飯局酒會的口沫橫飛,風險非常之低(幾個order of magnitude的低)。一個小時飯局不戴口罩,可能等於一萬個小時公園散步不戴口罩的風險。

相信很多朋友會認為,要你戴口罩就戴,為什麼這麼多理論?反正成本不高,又不是很不舒服,不管有沒有用,總之你不戴我就不放心!.

從這個說法,我們就可以看到東方人的文化。大部分人覺得可以接受的,小部分不能接受的人就要犧牲,不管有沒有道理。投訴的就被罵「自由比人命更重要嗎?命都沒有了,還散什麼步!」

少數人可能覺得戴了口罩呼吸不暢順,甚至會皮膚不適。要支持抗疫,他門寧可不參加飯局,加上WFH,以換取在公園暢順的呼吸,其實對抗疫更有貢獻。但社會不容許。服從比道理更優越。

兩年前,我們對疫情認知不多,疫苗還沒有完成,治療方法也不了解,處於極度恐慌的狀態,錯誤的措施,可以理解。現在,是時候檢討一下了。

--

--